河北某著名民营自主品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建轿车整车生产线于2008年投产,其主导产品为中高档轿车。为了提高汽车品质,打造高性价比的轿车,新厂在设计、筹建时就决定采用国内、国际先进的汽车涂装设备。由于新厂的规模较大,加上公司规模、产量的飞速发展,有多年轻员工负责各个重要岗位。在正式投产后,在线喷漆品质点检员发现柠檬黄金属闪光漆车体油箱盖附近出现“黑点”。但并不是整台车都有,而且一般只在油箱盖附近1~2处,黑点直径1~2mm不等。其它颜色金属闪光漆也有这种情况出现,但不是太明显。投产初期,汽车产量及市场销量量较小,未引起足够重视。但随着汽车产量的增加以及该颜色轿车市场份额的扩大,“黑点”缺陷已成为影响产品销售量的首要因素。为此,公司召集了相关涂料供应商、设备供应商及本公司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分析,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。
“黑点”出现后,首先怀疑是否有其它较深颜色金属闪光漆颗粒污染。因为柠檬黄色金属闪光漆本身遮盖力较差,如果集中供漆系统换色时清洗不干净,就会造成污染,加上油箱盖边角的边缘效应,边角处漆膜较薄,才显现出“黑点”。但经过涂料供应商、设备供应商及本公司技术人员的多次共同确认,换色时的清洗没有问题,因此排除深色金属闪光漆的污染。紧接着考虑污染源的来源问题。
喷漆室保度检查均正常。如果是灰尘、漆渣等造成的“黑点”,喷涂表面应该有明显的凸出。然而经观察、触摸,问题车辆缺陷处却洁与以前没有任何异常,且车体喷涂面漆前,经过人工黏性布和进口设备鸵鸟毛擦拭、静电除尘等,均未出现异常情况,车体表面的情节比较平整,因此,排除了外部污染物的原因。
车体喷涂主要采取机器人喷涂外板(五门一盖、大顶)和人工喷涂内板(油箱盖内部及外部点补)。于是,重点检查机器人喷涂过程中,是否有油滴从机器人的运转轴处滴落到车体上。但从经烘干后到终检的成品车,均没有发现明显的油滴污染迹象。未出现机器人运转轴渗油现象,由此,排除了机器人喷涂造成“黑点”的可能。
与湿打磨品质检验人员进行沟通,在车体人工打磨(缺陷点打磨)过程中不存在没有按照作业要领进行打磨的情况。对多台湿打磨合格后的产品进行试验,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喷涂,经过面涂喷涂后的车辆依然有“黑点”出现。这样就排除了湿打磨对喷涂过程中出现“黑点”的影响。经过上面污染源的排查,基本可排除外来污染源的因素,剩下的就只有喷涂操作和涂料本身两方面问题。因该涂料产品在其它企业使用中未出现类似问题,则涂料本身问题也基本排除。那么,只能是人工喷涂操作问题。
经各个工序疑点排查后,后把可能造成“黑点”缺陷的工序放在人工点补喷涂。按常理说人工点补喷涂只是轻轻扫一枪(膜厚2~3μm),然后由机器人喷涂2道面漆着色(膜厚10~25μm),分析此工序不应有问题,即使有问题经过机器人喷涂,也应该覆盖漆膜缺陷。因此,采取以下试验方法:让左右侧面喷涂操作人员进行工位互换,由此竟意外发现经过喷涂后的产品油箱盖附近的“黑点”消失了。仍然按原来的操作工位进行喷涂作业,并细致观察操作人员的每个动作细节,意外发现出现有黑点产品时,该操作人员喷枪喷涂距离小于标准作业的有效距离(200~300mm),没有达到静电喷枪优的喷涂距离。静电喷涂距离缩短,一方面涂料不能达到好的雾化效果,另一方面静电喷涂金属闪光底色漆时,静电作用使铝粉在涂膜中呈对被涂表面垂直排列(像人的头发在静电场竖起来一样),这样有损光的反射而使涂膜外观不佳。如果静电效应过强,将使涂料中的铝粉等成分排列更加杂乱、聚集。鲜艳金属闪光漆颜色就会给人们直观的“黑点”现象;而且浅色金属闪光漆不易将黑点完全覆盖,这也是经过机器人再次喷涂后仍然有“黑点”的原因。由于喷涂操作人员的连续动作,加上喷涂作业疲劳程度等因素,造成操作人员连续作业后喷涂的有效距离难控制。另外,由法拉第空穴现象(图1)可知:在喷涂油箱盖内腔时好将静电喷枪的静电关闭,采取非静电喷涂方式喷涂油箱盖内腔及点补其表面。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“静电黑点”的出现,达到优质产品的喷涂品质。
因此,好的设备还需要优秀的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事半功倍。德国瓦格纳的静电喷涂系统,功能稳定先进,欢迎大家选购! |